8月8日,山東華特磁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山東臨朐召開,集團聯合中國首鋼國際貿易工程有限公司、華北理工大學共同完成的《鐵礦干式預選磁選裝備及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》項目通過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,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*水平。
聚焦行業痛點,開展關鍵技術研發
在全球鐵礦資源開發中,如何實現 “降本、增效、減排” 一直是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。隨著優質鐵礦資源的逐漸減少,中品質鐵礦石的高效利用愈發關鍵。在此背景下,華特磁電集團聯合各方力量,針對國內外典型中品質鐵礦石開展深入調研分析。通過在不同地區,對不同磁場、分選速度、風力參數等條件進行大量試驗研究,全力研發適用于鐵礦粗粒預選的先進裝備及工藝。
多項創新成果,引領行業技術變革
創新一:首創螺旋導磁脈動分選技術
華特磁電集團研發的鐵礦石干式脈動帶式磁選機,創新性地采用了螺旋導磁脈動分選技術。該技術的應用,使得鐵礦石干式預選的分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。相比傳統磁選設備,在處理相同量的鐵礦石時,能夠更精準地分離出磁性礦物與非磁性礦物,極大提高了預選效率和質量。
項目團隊開發出了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的快速組合干式預選系統,即 “粗粒弱磁脈動預選 - 高場強脈動拋尾 - 中礦破碎分級 - 風力輔助粉礦磁選”。這一系統相較于傳統工藝,顯著提高了鐵礦的預選精度。例如,在面對復雜礦石成分時,傳統工藝可能難以有效區分有用礦物和雜質,導致預選精度不高;而該創新系統能夠通過多環節的精準篩選,有效去除雜質,提高入選礦石的品位。
研發團隊還對磁選裝備進行了深度優化,打造出大包角、多磁極、小極距、高轉速、高頻脈動、風力輔助的磁選裝備。這些優化后的裝備,進一步提高了精礦品位和金屬回收率。
專家高度認可,成果應用成效顯著
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為主任委員組建評價咨詢專家委員會,專家委員會在認真聽取項目組的成果匯報并仔細審閱相關資料后,經過嚴格的質詢和深入討論,一致認為,該成果的干式脈動帶式磁選裝備達到國際領*水平,干式預選工藝達到國際先*水平!
在首鋼秘魯項目現場,華特磁電集團的SSJ1220干式分選皮帶機投入使用,對破碎后0-40毫米的中品質磁鐵礦進行預選。實際運行數據顯示,成功實現拋廢25%。在原礦品位44.5%的條件下,精礦品位大幅提升至55.2%,提高了10.7個百分點;尾礦全鐵品位降至13.1%,尾礦磁性鐵品位<1%。與原電磁滾筒式干選機相比,最終精礦產品的全鐵品位提高了1%,尾礦品位降低了10%,單段干選回收產率提高20%,系統回收產率提高4%,經濟效益十分顯著。
雄厚技術實力,奠定行業領軍地位
集團作為磁技術裝備制造領軍企業,已成功將低溫超導、電磁高梯度、永磁等關鍵磁技術應用在礦山、鋰電新能源、煤炭、電力、有色金屬、醫療等領域,核心技術持續攀高,先后研制成功全球首臺5米、6米、7米智能立環高梯度磁選機、2060型永磁筒式磁選機、1830型粉礦干選機等系列裝備,并立足于“節能降耗,精準分選”,針對于多種礦物的選礦工藝不斷優化,積極響應了國家“雙碳”目標的推進,持續發展“新質生產力。
截至目前,集團已有43項高新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,技術分別達到國際領*、國際先*和國內領*水平。此外,集團還主持和參與起草國家、行業標準25項,累計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等專利300余件,立環高梯度磁選機等5件發明專利通過國際PCT途徑在50多個國家申請了國際發明專利,登記軟件著作權17項,獲省(部)、市級等科技獎勵92項,獲中國專利優秀獎7項。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卓越的創新能力,華特磁電集團持續引領著磁電行業的發展潮流。